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南昌環工環??萍加邢薰?/strong>
手機:18870802109(胡)
13026208918(陳)
電話:0791 - 8836 8556
傳真:0791 - 8836 8556
電子信箱:hghb_group@foxmail.com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江西南昌留學人員創業園
詳細介紹
為進一步改善鄱陽湖生態環境,提升鄱陽湖水質,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根據《江西省湖泊保護條例》的規定,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更高層次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入手,系統謀劃、綜合施策,著力推進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推動依法治湖、科學治湖、社會治湖,形成科學合理湖泊治理和保護工作格局,筑牢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二、主要目標
開展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工業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岸線綜合整治、生態保護和修復7個方面工作,到2020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43%、38%以上。
?。ㄒ唬┕I污染防治方面。依法依規清除距離長江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岸線及鄱陽湖周邊1公里范圍內未入園的化工企業,依法關閉“小化工”企業,全面加強化工企業環境監管。
?。ǘ┧廴局卫矸矫?。到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ㄈ╋嬘盟吹乇Wo方面。到2020年,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所有與供水設施和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全面取締;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放污染物建設項目全面取締;單一水源供水城市建成應急水源或備用水源。
?。ㄋ模┏青l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模式,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到90%以上。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ㄎ澹┺r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到2020年,全省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農藥、化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利用率均達到45%以上。
?。┌毒€綜合整治方面。到2020年,全面完成沿贛江、信江及鄱陽湖區域非法碼頭整治,全面規范采砂行為。各設區市全部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制度。
?。ㄆ撸┥鷳B保護和修復方面。到2020年,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52%,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及復綠率達50%以上,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基本解決,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長江江西段“很美岸線”基本建成。
三、任務
?。ㄒ唬┥钊雽嵤┕I污染防治綜合治理行動。
1.開展工業污染集中整治。完善開發區(含經開區、高新區、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體系,推進污水處理收集管網建設。依法禁止造紙、制革、印染、燃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電子垃圾焚燒等類別的小型企業或生產項目,鞏固造紙、焦化、氮肥、印染、制藥、制革行業清潔化改造成果。2018年完成有色金屬、農副食品加工、農藥、電鍍行業專項治理任務的35%。(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公安廳,各設區市政府)
2.強化企業排污監管。實施排污單位監測全覆蓋工程,實現自動監測并聯網運行。加快推進沿江沿湖已有工業集聚(園)區環境影響核查和跟蹤評價。堅決取締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產業項目,堅決淘汰一批污染水環境的落后產能,堅決禁止新建高污染項目。2018年,依法全面取締超標嚴重治理無望的建設項目,建成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系統并聯網運行;2020年,全面完成水污染物排放企業治理。(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發改委,各設區市政府)
3.深入推進化工污染整治。強化化工污染源頭管理,實施嚴格的化工企業市場準入制度,除在建項目外,長江江西段及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岸線及鄱陽湖周邊1公里范圍內禁止新建重化工項目,周邊5公里范圍內不再新布局有重化工業定位的工業園區。嚴控在沿岸地區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項目。嚴禁下游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向上游轉移。2018年,依法取締位于各類保護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限期整改有排污問題的化工企業,推動化工企業搬遷進入合規園區;2020年,依法依規清除距離長江江西段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岸線及鄱陽湖周邊1公里范圍內未入園的化工企業,依法關閉“小化工”企業,全面加強化工企業環境監管。(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發改委,各設區市政府)
?。ǘ┥钊雽嵤┧廴局卫砟芰μ嵘袆?。
1.提升河湖長制工作實效。鞏固提升河長制,加快推進河長制信息化建設。2018年推動出臺江西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條例,推動河湖長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2020年,全面落實“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工作要求,實現全省河湖保護與治理措施項目化、清單化、長效化。鼓勵設區市對轄區內重要湖泊實行“一湖一法”,單獨立法。(牽頭單位:省河長辦;責任單位:省政府法制辦、省水利廳,各市、縣〔區〕政府)
2.強化水環境質量管理。加強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實施地表水分區分級分類管理。有序推進“流域——水生態控制區——控制單元”三個層級的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體系,推動贛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試點建設。全面推行排污許可制改革。加強入河排污口監控能力建設,建立臺賬,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增量。2018年,建成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系統并聯網運行,實現對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全覆蓋。(單位:省環保廳、省水利廳;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工信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交通運輸廳,各設區市政府)
3.加強生活污水治理。推進城鎮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加大設區市城市建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實施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繼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排放標準改造,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2020年,排入封閉或半封閉湖泊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設區市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9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左右,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因地制宜推動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可持續運行。(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發改委,各設區市政府)
?。ㄈ┥钊雽嵤┘惺斤嬘盟吹乇Wo行動。
1.加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整治。鞏固設區市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全面推進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所有與供水設施和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建設沿江、沿河、沿湖水資源保護帶和生態隔離帶,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飲用水水源的湖泊進行水產養殖的,要實行人放天養,禁止投餌養殖。(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衛生計生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各設區市政府)
2.推進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依法劃定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確定地理界線,設置保護標志,清理保護區內排污口,分期分批調查評估水源環境狀況,實行嚴格環境保護。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的水源及水廠水質監測和檢測,落實日供水1000噸(含)以上或服務人口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水質檢測責任。2018年,完成日供水1000噸(含)以上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加快完成日供水1000噸以下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對新(改、擴)建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嚴格落實環?!叭瑫r”制度。(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衛生計生委,各設區市政府)
3.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應急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政府、污染源單位和供水單位“三位一體”飲用水水源應急體系建設。加強對區域可用水源的篩查和保護,優化沿江河取水口、排污口布局。開展水源地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加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站建設,切實提高水源地環境風險的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推進設區市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加快撫河、幸福水庫等南昌市備用水源建設。2020年,單一水源供水城市應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具備完善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機制和能力。(牽頭單位:省水利廳、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各設區市政府)
?。ㄋ模┤鎸嵤┏青l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1.大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和農房高超大亂搭亂建專項治理,堅決打好拆違“殲滅戰”。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繁榮農村文化生活,促進鄉村移風易俗,農村居民素質顯著提升。2018年,實施“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行動計劃,改造2萬個村莊村容村貌;推進城鄉“廁所革命”,建設農村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5000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牽頭單位:省委農工部、省衛生計生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文明辦、省新村辦、省旅發委,各設區市政府)
2.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加強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鎮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推廣城鄉垃圾一體化第三方治理。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標先進水平,啟動區域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按照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的原則,加快推動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18年,各設區市中心城區啟動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工作;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模式,全省城市和縣城具備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到90%以上。(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省委農工部;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環保廳,各設區市政府)
3.推進消滅劣Ⅴ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加強統籌推進,全面實施治理,確保2018年8月全省國控、省控、縣界斷面消滅劣Ⅴ類水目標任務按期完成。(牽頭單位:省河長辦、省環保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穩步推進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按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治理與修復工作。2018年,設區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平均達到80%,南昌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不低于90%;2020年,設區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各設區市政府)
?。ㄎ澹┤嫱七M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1.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抓好畜禽養殖“三區”規劃落實,依法依規做好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或搬遷工作。加強規劃引導,調整優化生豬養殖布局,引導生豬養殖從禁養區向可養區轉移、從養殖密集區向環境容量大的區域轉移。以加強畜禽糞污處理與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畜禽養殖場標準化改造力度。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要求同步建設糞污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建設,每個畜禽養殖縣(市、區)至少建成1個無害化集中處理場。2020年,全省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牽頭單位:省農業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各設區市政府)
2.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以“預防、綜防、綠防、統防和安全科學用藥”為抓手,以水稻、蔬菜、柑桔、茶葉等主要農作物,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行動,加大生物農藥補貼和生態種養結合模式推廣力度,開展低毒生物農藥和綠色防控補貼試點。通過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大有機肥資源化利用,開展規?;B殖糞便有機肥轉化補貼試點。2020年,農藥、化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利用率均達到45%以上。(牽頭單位:省農業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
?。╅_展岸線綜合整治行動。
1.開展非法采砂整治工作??茖W編制或修編采砂規劃,嚴格采砂管理,從嚴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全面清理整頓采砂船只,登記造冊,安裝衛星定位,規劃集中停放點設置,對違法無證采砂作業船只依法予以查封、扣押、沒收??偨Y推廣長江干線江西段非法采砂整治經驗,開展全流域非法采砂整治工作。2020年,全面規范采砂行為。(牽頭單位:省水利廳;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2.開展岸線保護利用專項檢查和非法碼頭整治。開展岸線保護利用專項檢查行動。全面摸清長江江西段干流、贛江、信江岸線利用現狀,建立岸線利用項目臺賬及動態管理機制,依法整治違規違法占用、亂占濫用、占而不用行為。(牽頭單位:省水利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設區市政府)科學編制岸線利用規劃,落實規劃岸線分區管理。加強河道管理,維護河流水域秩序。(牽頭單位:省水利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設區市政府)鞏固長江岸線非法碼頭整治成果,2018年上半年完成規范提升類碼頭整治工作,確保全部達標;2020年,完成贛江、信江和鄱陽湖區域非法碼頭整治工作。有序推進關停砂石碼頭生態功能修復。(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3.加強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加快推廣應用低排放、高能效、標準化的節能型船舶,加快改造或淘汰環保標準低的船舶,依法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2018年起,設區市政府組織實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制度,實施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并通過日常督查、抽查、現場核查以及經核實的社會媒體報道、群眾舉報等方式對超過使用年限的船舶進行監督。加強危險品船的進出港申報和監裝監卸護航,加大船舶污染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力度,推進船舶結構調整,加快運輸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工作,積極推進液化天然氣(LNG)等清潔能源在水運行業中的應用,加強港口碼頭垃圾、廢水及作業揚塵整治。(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有關設區市政府)
?。ㄆ撸┘涌鞂嵤┥鷳B保護和修復工程。
1.實施國土綠化工程。積極探索建立“林長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到2020年,新增造林面積210萬畝,封山育林300萬畝,退化林修復480萬畝,森林撫育1680萬畝。(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深入推進贛州、萍鄉、九江等地礦山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對新建和生產礦山,嚴格落實礦山企業保護與治理的主體責任,統籌推進歷史遺留和新產生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恢復治理。2020年,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及復綠率達50%以上,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基本解決,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
2.打造沿江“美岸線”。利用沿江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濱江生態岸線,推動沿岸碼頭、廢棄廠礦及堆積地、現有林地中的“天窗”、裸露地等綠化,大力推進宜林荒山、山地一條山脊內、平原堤外一定范圍內植樹造林、綠化提升。2020年,長江江西段“美岸線”基本建成。(牽頭單位:九江市政府;責任單位: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加快贛江等各主要支流岸線保護和綜合利用規劃編制,因地制宜推進岸線綠化美化。(牽頭單位:有關設區市政府;責任單位: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3.加強濕地保護體系建設。實行濕地資源總量管理;鼓勵各地創建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小區,建設一批生態環境優美、生態功能優良的鄉村小微濕地;探索建立鄱陽湖濕地監測評價預警機制。2020年,全省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04個,濕地保護率達到52%。(牽頭單位:省林業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建立濕地生態系統損害鑒定評估機制,以重要濕地和濕地自然保護區,完成一批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及重要濕地部分關鍵區域穩妥有序推進居民搬遷。(牽頭單位:省林業廳,有關設區市政府;責任單位:省環保廳)
4.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程,加快水生生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堅持禁漁期制度,逐步在“五河”干流推行禁漁期制度;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開展小流域魚類資源增殖放流;加強江豚等珍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水生生態環境監測研究,提升長江江豚救護和保護能力;建立水生生物種群恢復機制,推進長江重要物種遺傳基因庫和檔案庫建設;加強漁政執法,嚴厲打擊“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打擊亂捕濫獵珍候鳥等野生動物現象,保護水域生態安全,進一步改善珍候鳥棲息地環境。推進建設省級鄱陽湖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牽頭單位: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法院;責任單位:有關設區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ㄒ唬┟鞔_責任分工。
省生態文明辦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定期調度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落實情況,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省政府報告。省河長辦負責對鄱陽湖保護工作進行督導和協調,推動解決鄱陽湖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等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省環保廳負責統籌協調推進鄱陽湖水環境目標管理,完善鄱陽湖環境監管網絡,對重要水斷面水質實施監測預警,開展污染源分析排查,加大執法力度,督促實施全流域水質提升、污染治理與整改相關工作。各設區市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對轄區內三年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負總責,要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為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制定本地區工作方案,按年度分解到相關市縣、部門和相關責任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牽頭單位:省河長辦、省生態文明辦、省環保廳;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
?。ǘ┘哟笳咧С?。
積極爭取國家在資金和項目布局上的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加強資金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建設模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政銀企合作,爭取金融機構的專項貸款支持。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治理”的原則,強化落實企業的環保責任。完善排污權交易政策,繼續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進一步增強全省企業主動減排的動力。(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水利廳)
?。ㄈ┩晟曝撁媲鍐喂芾頇C制。
依法依規明確全省主要河流及重要干流湖泊岸線開發、河(湖)段利用、區域開發和產業發展4個方面禁止、限制類目錄及相應管控要求,強化日常監測監管、責任追究,對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線、河(湖)段、土地和布局的產業無條件退出,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硬約束機制,并實施禁止限制類目錄動態調整。推進依法依規制定設區市行政區域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牽頭單位:省發改委、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水利廳、各設區市政府)
?。ㄋ模┘訌娍萍贾?。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湖泊保護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加強區域性重大環境科學問題研究,以科學事實、科研數據、科技成果為依據,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集成各類創新資源,加強部門聯動,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著力破解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工信委、省國資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ㄎ澹┘訌姸酱贆z查。
加強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情況的督導、檢查,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和發現存在問題,對任務落實不到位、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且整治不力的地方開展專項督查;對工作落實慢作為、不作為,甚至失職失責的地方和單位,要限期整改,并對負責同志進行約談和問責,典型案例進行曝光。(牽頭單位:省河長辦;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水利廳、各設區市政府)
?。┙∪珗谭▍f作機制。
針對違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砍伐、非法捕撈等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堅持有案必立,違法必究,執法從嚴,堅決防止以罰代刑。在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追究其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牽頭單位:省公安廳、省法院;責任單位:省檢察院、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
?。ㄆ撸┩晟菩畔⒐_和宣傳引導機制。
建立健全鄱陽湖生態環境信息發布機制,及時主動發布有關政策、進展情況和信息,定期公開水功能區達標狀況、跨界斷面水質狀況、飲用水水源水質、生態功能區狀況等生態環境信息。各地要相應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落實情況等相關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企業要公開污染物排放、治污設施運行情況等信息。(牽頭單位:省環保廳;責任單位:省水利廳、各設區市政府)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作用,深入宣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樹立典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授予榮譽、實物獎勵、崗位創建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環保志愿者、社會組織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氛圍,增強保護一湖清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牽頭單位:省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各設區市政府)